您现在的位置: 安仁县 > 安仁县小吃 > 乡风民俗安仁做寿习俗

乡风民俗安仁做寿习俗

发布时间:2020/8/17 16:14:20
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m.dzwww.com/d/news/16391286.html

“不到六十不做寿,七十做寿偷偷过,八十九十不设防……”

做寿又叫“祝寿”,这是安仁人尊老爱老、为老年人过生日的特定称谓。上述几句顺口溜所反映的乃是安仁人有关做寿习俗。大意是——但凡安仁人60岁以下者过生日不叫“做寿”,就叫“过生日”,而一旦度过一个甲子,迈入60门槛,过生日就不叫“过生日”,而叫“做寿”了,所以有“不到六十不做寿”之说。

在安仁,有一句俗话:“七十三、八十四,还不死,没意思。”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人到了60岁便是寿者,而到了70岁则为高寿。如果这期间尚无三长两短,则是掌管人间阳寿的寿神忘了某某的诞辰所致,所以在70岁这个高寿的关口,安仁人一般不大大咧咧做寿惊动寿神,而是夹着尾巴,不声不响地蒙混寿神,让生日偷偷而过。

而年岁一旦到了80岁,情况又大不一样了。因为安仁有“三不惹”之说,即不惹小孩,不惹妇女和不惹耄耋老人。其意为,这三类人是天王老子,凡夫俗子都得敬让三分,为神为灵的寿神自然会凡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了。故而,八十九十岁的老年人大张旗鼓做寿也就不奇怪。

做寿有做“大寿”和做“小寿”之别,做小寿即年届60岁,每年生日,都可以做一做,是为做“小寿”;做“大寿”则以“十”为单位,年龄晋十数(比如70、80等岁数)过生日,是谓做“大寿”。做小寿局限几个至亲小打小闹,做大寿则是大鸣大放,由至亲向四周延伸扩散到各路亲朋好友一起欢庆。

安仁做寿之俗始于明代中晚期。那时候做寿,要为寿者送寿米、寿面,唱祝寿歌,行祝寿礼等礼仪。在有钱的大户人家除了请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刻有“寿比南山”或“椿楦并茂”的寿匾赠与寿者外,还要请戏班子唱上三五日的祝寿戏为寿者添乐。如今,做寿繁文缛节少了,但择吉日、下饭、宴请、回赠等基本做寿习俗仍然沿袭不变。

在做寿之前,先得选好志庆日子,叫“择吉日”。这吉日一般选在生日当天,也有的定在生日之后,但万万不能放在生日之前。因为选在生日之后有延寿之说,放在生日当天,平安过,而放在生日之前则不说自明,延寿之愿那可能大打折扣了。如此之后,则向亲朋好友遍发请柬,告知做寿的时间、地点。而接“旨”的亲朋好友,则会备上一份随礼(一般为“红包“,金额多少随情而定,只是金额不能为整数而要零头,表示添寿),待时奉上。

及至寿日,主家按喜酒标准置办酒席。一般再不富有人家也得整个“三海席”(安仁做喜酒,有“三海席”与“五海席”之别,指的是酒席规格),富者自是“五海席“。与其它喜宴不同的是:做寿宴,餐桌上必上蛋糕、面条之类的食品。因为“糕”与“高”音似,寓意高寿步步升高,而面条、粉条等以长为势的食品则寓意寿者长长久久、长命富贵。

在开席前,宾客还得悠缓一下性子,要等主家行“下饭”礼。下饭礼即做寿家在其祖宗神位下辟一桌子,桌面摆上酒菜,然后秉烛燃香化纸,一为祭祀天地老爷及先人,二为寿者祈福祈寿。礼毕,方可入席开餐。

用罢寿宴,所有前来参与祝寿的亲朋好友,将获得一份回赠礼。回赠礼一般包括苹果、面条、糖果及饼干等不多不少的四样食品。体面的人家,也可能回赠鼎锅、或金银首饰什么的。但回这回那,那四样回赠食品必不可缺。这四样回赠礼虽看似普通,但寓意深长,“四”表示“事事顺意”,“苹果”表示平平安安,而糖果、饼干则表示甜甜蜜蜜等等,所有这些都寄托了主家一片深情厚谊和美好愿景。来客可放心收下回赠礼,无需谦让,否则,主家定会觉得生分,不高兴。

做寿伙食,一般由做寿主家负责采买,而回赠礼则由主家女儿女婿分担。做寿之喜也得由女儿女婿率先倡议,没有哪位长者自作主张四处游说自己要做大寿了。否则,有可能为左邻右舍及亲朋好友所耻笑,为老不尊、为女不孝。

值得注意的是,做大寿年份一般落在“9”上(比如60岁的寿日,要在“59”岁时做寿),寓意高寿长久。而做寿之际,一般不鸣放鞭炮,说是鸣放了鞭炮会惊动寿神,影响寿龄。做寿的回赠礼品忌讳回赠钟表类的报时器具、毛巾类的床上用品及茶杯类的饮具。因为,毛巾在安仁也叫“泪巾”,而“钟”与“终”“杯”与“悲”音似,有“送终”“悲剧”之嫌,不吉祥。还有,做寿当日,家人不能上山下地动土干农活,说是人殁归土,做寿动土,是在咒寿者早日归土呢。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renzx.com/arxxc/93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