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四川省特色小镇名单和创建名单的通知省政府确定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为“四川省特色小镇”
这是可喜可贺的荣誉
也充分说明
大邑对于当下和未来
拥有着自己清晰定位
刘氏庄园
依托公馆老街、刘氏庄园博物馆建川博物馆三大核心资源引入华侨城集团建川集团等企业力量
建川博物馆
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入手首提文博产业、文创产业文旅产业“三文”产业融合最终走出了拥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道路
#取得的成就#
在唯一的博物馆小镇、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四川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的基础上,年以来,安仁古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获评《文旅小镇标杆项目TOP10》第一名、《特色小镇标杆项目TOP10》第一名,四川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四川省最美古镇、四川省特色小镇等殊荣。实现“三文”产业产值35亿元,实现税收4亿元,接待游客人数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
成就的背后是同心协力特色的背后是海纳百川大邑在文旅发展的道路上从来走在融合创新的前列
#未来的发展#
以空间管控推进集约节约发展
坚持“跳出安仁规划安仁”,与市县两级规划无缝对接,划定城乡开发边界,确定土地用途和建设时序,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水平。
以产业管控推进高质高效发展
坚持“放眼未来定位安仁”,确立文博文创文旅为主导产业,对原工业企业实施“腾笼换凤”。
以生态管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公园城市理念,对生态资源进行全面梳理,规划实施全域绿地、水生态和绿道系统,探索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公园城市的古镇、乡村表达。
以文博为核心加快产业聚集
实施“文博品牌化”战略,创新“政府+企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机制,引入中华文化促进会、北京视袭时代、广州方所书店等国内顶级文化产业机构,营造“博物馆+文化体验”全景式新消费场景。
以文创为动力促进产业升级
深化校院企地合作、成立安仁智库、成立空间美学研究和社区治理培训“两院”搭建价值转换与输出平台,建立功能区开发建设封闭运行反哺机制、设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引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进西部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搭建全产业链生产空间、展示空间和鉴定交易平台,落地康佳之星安仁创新中心、国际青年乡村双创中心搭建文旅科创产业孵化平台,引入杭州G20团队、广州方所等文化机构,建设安仁IP孵化平台,全力推动文创产业聚合三文产业融合发展、成链发展。
以文旅为载体推动产业增效
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对接游客多元化、多样化需求,“补短板”“强链条”,精心筹划打造一节(穿上旗袍去安仁)、一展(安仁双年展)、一会(文化名镇博览会)、一论坛(安仁论坛)安仁品牌专业化节会活动,积极承办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网络电影周、山一国际女性电影节、四川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文旅发展联盟成立暨提升建设推进会等活动,策划推出“博物馆小馆长”等主题研学课程,提升游客参与度、体验度,改变游客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以镇村协同优化城乡形态
围绕一个功能区就是若干个产业社区建设理念,按照“大集中、小分散,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推进“整田、护林、理水、改院”,完成了南岸美村等探索乡村振兴全国示范、西南样板项目,构建“产田相融、城田相融、城乡一体”的农商文旅融合新型城乡形态。
以产城协同增加群众收入
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原则,将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与进行有效嫁接,改造建设“音乐村”“文创村”,植入国际乡村双创中心和创客学院,落地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学实践与就业实习基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运算与实践基地,推动农村闲置资产价值转化、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以服务协同提升政务环境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配套改革,下沉县级95项审批事项,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直办+代办”“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依托国际化产业社区建设,配套邻里中心,组建研学讲解、论坛服务、游线引导等志愿者队伍12支,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便捷高效政务服务格局。
大邑博物馆小镇
成为四川省特色小镇只是一个开始
新的起点,新的挑战,新的机遇
我们一直会在努力的路上
主管:大邑县委宣传部
主办:大邑县融媒体中心
审发:吴翔剑
责编:赵航
作者/来源:美丽大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