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安仁县 > 安仁县资源 > 王安石著名的十二首诗,彰显他超人的智慧,

王安石著名的十二首诗,彰显他超人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3/4/22 11:52:47

王安石(年12月18日-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的名相、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伟大的改革家。去世后被追封为太傅、舒王,谥号“文”,后世尊称他为王文公。

王安石从政则位极人臣、官至卿相。作文则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赋诗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黄庭坚佩服他: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梁启超盛赞他: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列宁推崇他: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王安石取得这些成就,离不开他超人的智慧。诗抒情、言志、咏怀,笔者精心选取了王安石著名的十二首诗,一起来欣赏王安石的智慧吧:

一、《赠外孙》

南山新长凤凰雏,

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

长成须读五车书。

王安石的亲家是福建才子吴充,巧的是两人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王安石罢相后,吴充继任了宰相。王安石的大女儿嫁给了吴充的二公子吴安持,是真正的门当户对。

接到女儿的报喜,王安石成为了外公,他当然要来吴家看望、贺喜啊!你瞧,王安石一幅和蔼慈祥的表情,紧盯着小外孙,他真可爱啊,怎么看都好看,连画上的都不如,这是典型的隔代亲啊。

看完了外孙,王安石立刻言传身教,将自己的育儿经验悉心传授女儿:孩子小的时候,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让他有个快乐童年。但是长大了,就必须好好读书,多读书。

这是王安石的经验之谈,彰显了他教子的智慧,对现在的我们也极有启发。看一看显赫的王安石家族科举考试成绩吧,就知道家教传承的重要性了:王安石是进士,他的父亲王益、长子王雱是进士,王安石的长兄王安仁、他的三个弟弟王安礼、王安国、王安上也是进士,王安石的叔祖王贯之还是进士。

也就是说王安石家族,从他的爷爷辈到他的儿子辈,四代人一共有八位进士及第。这才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啊!令人顶礼膜拜!

二、《别鄞女》

行年三十已衰翁,

满眼忧伤只自攻。

今夜扁舟来决汝,

死生从此各西东。

王安石在担任鄞(音:Yín)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知县时,有了一个女儿,非常聪慧,可惜在世一年多就不幸夭折了,王安石特意为她写了《鄞女墓志铭》:鄞女者,知鄞县事临川王某之女子也。庆历七年四月壬戌前日出而生,明年六月辛巳后日入而死,壬午日出葬崇法院之西北。吾女生,慧异甚,吾固疑其成之难也。噫。

可以想象,这个聪慧的女儿在世的时候给了王安石多么大的欣慰与快乐,而她的夭折又给了王安石多么巨大的打击。

皇佑二年(),王安石接到朝廷通知,去舒州担任通判。在离开鄞县之前,王安石连夜坐船来到爱女的墓前,与她告别,然后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诗。

痛失爱女的王安石,虽然才年过三十,却为忧伤所困,看上去好像衰老的老人。他连夜乘一叶扁舟,在朦胧的月色下,前往爱女的墓前诀别。在墓前,王安石泪流满面,满眼的忧伤与思念,他悲伤地告诉爱女,调离之后,他不能再来到这个地方了,从此只能与她阴阳两隔,各奔西东,不能再回来看望她了。

这首诗真实地写出了王安石的悲哀心境,表达了他作为父亲对爱女的缅怀之情,展现了他的生死观。读这首诗让人油然而生一种难以名状的苦楚和悲哀!

笔者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亲人、朋友、同学、同事,殡仪馆成了不想去又不能不去的地方。所以笔者也想开了,人之相处都是一种缘分,缘分尽了,或者各奔西东,或者阴阳两隔。逝者长已矣,生者也不必常戚戚,幸福、安康地活着是对逝者最大地安慰。

三、《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在浙江省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期山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传说此山从东武县飞来,故因此而得名。

宋仁宗皇祐二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有一次经过绍兴,他登上飞来峰,写下此诗。

王安石在鄞县四年,他勤政爱民,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政绩,获得了初涉宦海的宝贵经验。这时候王安石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的他借景抒情,寓理于情,表达了站得高,看得远,不怕被阻碍的生活哲理。展现了王安石高瞻远瞩的胸怀和坚毅无畏的气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该诗的名句,彰显了王安石认知的智慧。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变法,他身在最高层,有着清醒的认识,怀有坚定的信念,不顾顽固派的反对,强力推行。对于顽固派提出的种种反对意见,王安石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论断,作为政治家,王安石多么坚强豪迈,不愧是“拗相公!

苏轼在游览庐山的时候,仿照王安石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名句。在文学上,苏轼与王安石并驾齐驱,各有所长,但是在政治上,王安石甩了苏轼八条街,为何?苏轼当局者迷啊!

四、《题张司业诗》

苏州司业诗名老,

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南唐末年的张洎(jì)收集了张籍诗多首,宋朝诗人钱公辅定稿刊印时命名为《木铎集》一共十二卷,成书后,钱公辅送给好友王安石一套。王安石很感兴趣,他认真拜读后,把他的读后感写成了这首诗。

在表达对张籍诗作的肯定和赞美之后,王安石提出了“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对张籍的创作经验,也是王安石自己经验的总结。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也适合于其它方面。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不可忽视,“奇崛”就隐藏在其中。成功看上去好像很容易,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庆历五年(年)三月,北宋名臣韩琦出任扬州知府,王安石在他手下担任判官,成了韩琦的幕僚。

这时王安石已经进士及第了,官也当上了,对一般人来说,读书学习的事可以放一放了。但王安石却不,他依然通宵达旦地读书,以至于早晨当差的时候,王安石都来不及洗漱装扮。韩琦看着王安石的熊猫眼,还以为这个年轻人是夜夜出去寻欢作乐,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也不辩解,后来,韩琦才了解到事实的真相,发现了王安石的过人才华。

人们常说“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对于王安石这样既有天赋,又付出艰辛努力的人来说,成功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

五、《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这首诗里包含一个典故“徙木立信”:公元前年,秦国的商鞅准备变法,他担心老百姓不信任朝廷,为了取信于民,商鞅想了个办法,他在城的南门立了一块三丈高的木头,告知人们谁能把此木移到北门,就奖赏十金。秦国人们以为是游戏一场,无人敢信。后来商鞅把赏金提到了五十金,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移木到北门,果然得到了赏金。从此,国家信用深深植根于秦人心中,秦国遂政令畅通。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是该诗的名句,国家管理要讲诚信,言出必行,不要愚弄百姓,才会得到百姓的支持、拥护。王安石是正直、开明的政治家,提倡以“信诚”治民,彰显了他从政的智慧。

现在社会,诚信尤为缺失。庙堂之上,有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网络上,砖家、叫兽出卖灵魂,五毛横行。街面上,碰瓷不断,人心不古。社会治理,任重道远啊。

六、《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伴随着一阵阵的爆竹声,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年,宋神宗召见王安石,任命他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新年的这一天,王安石看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过春节,他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意气奋发,有感之下,创作了这首诗。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该诗的名句,富含哲理,新生的、进步的事物总是要战胜、取代陈腐的、落后的事物。抒发了王安石政治革新的思想热情,充满欢快的、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彰显了他改革的智慧。

七、《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品行高洁。他为政清廉,一心为民,家无余财。他不讲究吃穿,吃饭只吃放在他眼前的那盘菜。有人告诉吴夫人,说王安石喜欢吃鹿肉丝。吴夫人笑了,心想我还不知道他吗?吴夫人就问那人:“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那人说道:“就摆在他正前面。”吴夫人明白了,第二天吃饭时,吴夫人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鹿肉丝放得离王安石最远。结果,人们发现,王安石只吃离他近的菜,桌子上虽然照常摆着鹿肉丝,他竟然一口没吃。

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有的人,吃饭是为了活着,因为他们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王安石就是后一类的人吧。

那个时代,纳妾是很正常的行为,青楼妓院更是文人们的风流去处,但是王安石是个例外。他不好色,不纳妾,终身只爱他的吴夫人。据记载,一天,王安石下班回家,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前来伺候他,王安石不认识她啊,就奇怪地问她:“你是谁,为何在此?”那个女子就回答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吴夫人花钱买她来做王安石的侍妾。王安石听完,不仅没有收她为妾,反而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了官债,使他们夫妇破镜重圆。

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在政治上迷糊,看不清局势,改革派、反对派他都得罪了。后来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锒铛入狱,包括司马光在内的很多人都没有敢为苏轼说情。王安石为人真诚善良,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向宋神宗上书仗义执言:“岂有盛世杀才士乎?”宋神宗非常器重、尊重王安石,因此从轻发落了苏轼。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古人把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梅、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以高洁、坚贞、高雅的品格著称于世,这正是王安石自身高尚人格的写照,显示了他修身的智慧。

八、《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情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孤桐是王安石人格的写照:在变法中,尽管他受到种种诬陷打击,但是,王安石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就越坚强。为了天下苍生,他甘愿粉身碎骨。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诗,是王安石表明改革决心的宣言书。“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是该诗的名句,形容人的阅历越深,经受考验越多,就越坚强,越老当益壮。读后,令人油然而生敬佩之心。

九、《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

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秋天的傍晚,江的北岸天色半阴半晴的,低低的乌云含着雨意,在天空徘徊着。两岸的青山曲折缠绕,江流迂回婉转,好像没有路了,忽然间,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之处隐约驶来。

王安石罢相后,退居江宁(今南京)。一天,他游览长江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是该诗的名句,寓意人们,只要努力向前,持之以恒,尽管前途遥远,总是有路可行的。

后来的大诗人陆游,受到这首诗的启发,写出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千古名句。

十、《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

一位退休的老人,心情悠闲地在南京钟山踏青游玩。为了仔细地数着飘落的花瓣,他坐了很久。在回去的路上,他慢慢地寻觅芳草,到家已是很晚。

这首诗抒写了王安石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描写出他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是该诗的名句,文笔淡雅,诗味浓郁,尽显王安石退休之后的舒闲、从容之态,表达了他老年寄情山水的生活智慧。

十一、《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湖阴先生是指杨德逢,宋朝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时的邻居,二人交往密切。这首诗是王安石写在杨德逢家墙壁上的题壁诗。

这首诗既赞美了杨德逢的勤劳朴实、情趣高雅,又表达了王安石退休后闲居的恬淡心境,以及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该诗的名句,对仗工整,用语新奇,清新自然,韵味深长。

十二《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该诗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据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洪迈的《容斋续笔》记载:王安石为用好这个绿字,前后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词中,反复斟酌,最后选定了“绿”字,生动、形象、新颖,不单是表现了春风的到来,还表现了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的景物重新变成一片新绿。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修辞练字的著名例子,彰显了王安石赋诗作文讲究千锤百炼、一字千金的治学智慧。

以上就是笔者精心选取的王安石著名的十二首诗,彰显了王安石超人的智慧,读后会受益良多,好友,您怎样认为呢?欢迎一起分享、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renzx.com/arxzy/163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