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应邀赴安仁乡泽坊村考察泽坊桥灯(板凳龙)民俗,通过录音采访、摄影、摄像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该项目将来的非遗名录申报工作做准备。
腰鼓队鼓声齐鸣,宣告桥灯(板凳龙)民俗活动即将开始,鸣放鞭炮之后,由舞龙队先行,板凳龙龙头随后出发,沿路村民各自在家门口等候,队伍到来,就点燃自备的一节板凳龙的蜡烛,加入队伍,路线环村而行,队伍不断壮大,最后形成一条气势恢宏的长龙。全村不管男女老少都踊跃参加到游灯活动中,元宵夜晚的泽坊村充满吉庆与祥和。
相传,古时泽坊村遭逢大旱,有一龙神违逆天意,普降甘霖,触怒天庭,将此龙节节寸断,当地百姓为救此龙,用板凳承载龙身,节节相连,遂救活了此龙。自此之后,为示纪念而代代相传,形成了泽坊桥灯(板凳龙)的民俗。
桥灯(板凳龙)民俗在我县北片乡镇活动普遍,活动过程中,人们遵照习俗、尊重彼此,睦友和邻,体现自发向上的凝聚力。从选拔游灯事物筹备、任务安排、实际落实等各个方面让大家都能够感受充分的参与感,对本乡本土产生浓厚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保护与传承。
-来源:将乐县文化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