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新节是安仁人享受劳动果实的欢乐节日。尝新的起源,是同农业的起源一致,可以说,有了种植活动,就有了尝新节。“尝新”一词最初见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又,季秋之月:“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尝稻。”
安仁人对尝新节格外重视。熬过青黄不接的上半年,终于迎来了新的收获。家庭主妇在收获新谷后的第一个卯日,舂出新米,煮好新米饭,按惯例尝新的顺序首先是祖先,其次是家狗,最后才轮到家人。
为什么?传说玉皇大帝驾前曾经有一条叫璋狮的天狗,在天上活得很自在。有一天它看见地上饿殍遍野,心生怜悯,便决心设法把天庭的谷种送去人间。于是,它跳进天河把全身浸湿,然后偷偷溜进天庭的硒谷坪里打滚,使浑身粘满谷子。没想游过天河时,河水把它身子上的谷子全冲走了。好在它的尾巴是翘着的,最终,它把尾巴上的谷子带到了人间。以至于天上那狼牙棒状的稻穗,到了人间后竟变成了狗尾巴状。璋狮因触犯天条,被永远贬在了人间,从此与人相依为命。农民感念狗的恩德,新米饭供奉祖先后,随后的重要一环就是在一碗新米饭里面理一块团子肉,然后端给家里的狗吃。全家人都认真地围观,见到家狗首先从饭碗里扒出肉块吃了后再吃米饭时,大家很开心,因为大人们会解释说这表明来年必定大丰收,理由很显然,谷子太多吃腻了,肉很少很珍贵,所以狗会先吃肉后吃饭。
因为新谷的收获期各地不同,因此,尝新节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安仁人多以村落为聚居单位,同一个村的稻谷大体上收获期相近,所以吃新米的日子也比较集中。由于尝新节不可能家家在同一天举行,所以尝新节的一个特点是邻里乡亲轮流着邀请彼此到家里来一起分享稻谷丰收的喜悦。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了城乡分化以后的今天,安仁县城里也有一些居民保留农村的风俗,同样要过尝新节,到了新谷登场时,都会及时买点新米尝新。一则感念感念衣食之来之不易,二则分享分享农民兄弟的丰收喜悦。摘自《赶安仁》
更多安仁故事,请下载本地头条,了解安仁历史人文。
赞赏